YouTube实施新规:AI生成或合成视频需标注,防范虚假信息传播

YouTube实施新规:AI生成或合成视频需标注,防范虚假信息传播

近日,YouTube宣布了一项新的政策,要求所有上传和发布的视频,如果包含使用生成式AI或合成技术制作的逼真内容,必须明确标注。这一新规旨在防止AI生成内容可能引发的虚假信息传播,而非限制创作者使用AI技术制作内容。

根据YouTube新规内容,“逼真内容”是指那些观众容易误认为是真实的人、事物或地点的视频内容。如果创作者在视频中使用了真人声音的合成版本来配音,或者发布了“AI换脸”主题的视频,那么就必须在视频上附上相应的标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新规并不涉及所有类型的AI制作内容。例如,美颜滤镜、背景模糊等特效,以及动画等内容,并不在此次规定的范围内。这反映出YouTube对于AI技术的态度是理性的,既看到了其可能带来的问题,也认可了其对于内容创作的积极作用。

具体来说,YouTube要求创作者必须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技术手段让现实中存在的人看似说了某些话或做了某些事,但实际上并未发生;加工有关真实事件或地点的视频片段;生成逼真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场景等。这些情况可能涉及到音频、视频或图片制作或编辑工具的使用,对原始内容进行了完全或部分的加工或制作。

然而,YouTube也明确表示,对于非逼真内容的加工或合成,以及真实内容的轻微修改,创作者无需进行披露。例如,某人骑着独角兽穿越奇幻世界,或者描绘人在太空中漂浮的绿幕场景等,这类现实中不存在的内容就不需要标注。

这项新规的出台,体现了YouTube对于内容真实性和透明度的重视。在AI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生成式AI和合成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内容创作领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虚假信息的传播和误导观众的风险。因此,通过要求创作者标注AI生成或合成的逼真内容,YouTube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保护观众的权益。

总的来说,YouTube新规是对于当前内容创作环境的一种积极回应。它既尊重了创作者的创作自由,也考虑到了观众的信息需求和权益保护。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YouTube能够继续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创作者和观众创造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的内容生态。

原创文章,作者:聆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638530.html

(1)
聆听的头像聆听认证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