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技术解析,我国抗耐药菌市场规模待开发

一、我国药品CRO市场高速增长
近几年我国药品CRO市场在政策、技术和需求多重驱动下保持高速增长。根据贝哲斯咨询《2025年临床前CRO治疗市场国内趋势报告:容量、价格走势及竞争调研》,中国临床前CRO行业在2023年市场规模70.94亿,2024年75.65亿,复合增长率为6.64%。抗感染药物作为基础用药,其研发需求在临床前CRO行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占临床前CRO市场的19%。
二、抗感染药物应用广泛
抗感染类药物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应用的药物。抗感染药物是基础性用药,在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等各类感染性病症以及其他疾病带来的感染性并发症治疗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为临床用药中最主要的分支类别之一。抗感染类药物包括抗细菌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疫苗等。
三、抗生素成为最大的抗感染药物类别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或高等动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够通过干扰其他微生物的生化代谢过程抑制其生长或杀灭它们。人们生活在有菌环境中,细菌感染在所难免,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核心药物,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在人口老龄化与耐药菌肆虐的双重挑战下,其临床价值愈发凸显。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抗生素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在抗感染药物中,抗生素成为最大的抗感染药物类别,占整个抗感染药物的90%左右。
1.常用抗生素种类
抗生素品种繁多,依据其化学结构及抑菌机理的不同,抗生素可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非ß-内酰胺类抗生素,非ß-内酰胺类抗生素又包含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酰胺醇类抗生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等大类。
2.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里程碑式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菌药物,其抑菌机理主要在于可以通过抑制致病菌细胞壁黏肽合成酶的活性,阻碍其细胞壁合成,致使致病菌因外环境水分渗入菌体而膨胀裂解死亡。由于哺乳动物自身细胞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影响,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人体的毒性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人类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之一,又因其具有抑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的特点,而成为应用时间最长的、应用范围最广的里程碑式抗菌药物,相较于非ß-内酰胺类抗生素,从用药结构来看,在我国抗感染药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占比达到55%。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又可细分为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等子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为最重要品种,占到抗生素市场的70%以上。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技术解析,我国抗耐药菌市场规模待开发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技术解析,我国抗耐药菌市场规模待开发

序号 细分类别 常用品种
1 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卡、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氢氨苄、头孢替唑、头孢匹罗、头孢硫脒、头孢匹胺、头孢唑肟、头孢曲松
2 青霉素类 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替卡西林、磺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V钾
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4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
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分类及代表产品情况
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用药结构
在抗生素制剂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制剂使用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而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均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工业盐、7-ACA、6-APA和7-ADCA等是此类抗生素主要原料药和中间体。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技术解析,我国抗耐药菌市场规模待开发

4.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核心缺陷
(1)革兰氏阴性(G-)耐药菌引发公共卫生危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类别之一,但其缺陷和局限性也日益凸显。革兰氏阴性(G-)耐药菌的蔓延正引发严峻公共卫生危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超10%,多黏菌素等“最后防线”药物因严重肾毒性限制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核心缺陷集中于耐药性、抗菌谱局限性和安全性,β-内酰胺类抗革兰氏阴性(G-)耐药菌的抗菌药物研发十分必要。
(2)抗革兰氏阴性(G-)耐药菌市场规模待开发
革兰氏阴性(G-)耐药菌主要包括: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如TEM-1、SHV-1、CTX-M型),可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但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仍敏感。
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如NDM-1(新德里金属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可水解碳青霉烯类及头孢菌素类,仅对氨曲南敏感。
产KPC型碳青霉烯酶(丝氨酸酶),水解碳青霉烯类,部分菌株同时产NDM型金属酶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技术解析,我国抗耐药菌市场规模待开发

抗革兰氏阴性(G-)耐药菌的开发也主要针对以上几种分类,目前我国β-内酰胺类抗革兰氏阴性(G-)耐药菌的抗菌药物的规模占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比例为49%。未来仍需通过新型酶抑制剂开发、精准诊断技术整合及结构创新突破瓶颈,同时需严格管控滥用,延缓耐药性蔓延。

原创文章,作者:科技探索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718554.html

科技探索者的头像科技探索者管理团队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