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日达闼机器人与国华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创始人黄晓庆对近期大规模裁员及员工薪资拖欠问题的回应,引发舆论哗然。面对企业“断臂求生”的争议,这位CEO抛出的“先学会生存,再谈发展”论调,被指将资本博弈的冷酷代价转嫁给基层员工。
黄晓庆直言,达闼已砍掉六条产品线中的五条,仅保留人形机器人业务,裁员后团队将缩减至300人。这一决策被包装为“聚焦战略”,但内部员工透露,被裁撤的包括已投入数年的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项目,大量技术骨干被迫离开。更令人寒心的是,黄晓庆对欠薪问题的回应:“员工可以等一下,他不至于要出问题”——这番言论被网友痛批为“冷血资本家的卸责话术”。
事实上,达闼此次裁员早有征兆。据知情人士爆料,公司近半年频繁推迟发薪,部分员工被拖欠3个月以上工资,社保公积金缴纳也出现断档。而黄晓庆却将这种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美化为“共同承担阵痛”,甚至声称“员工不愿看到公司出问题”,被质疑道德绑架基层员工为管理层战略失误买单。
更值得警惕的是,达闼与国华合作的“资本故事”疑点重重。黄晓庆高调宣称引入国华资本是为“解决生存问题”,但国华作为一家多次因财务问题被监管问询的上市公司,其真实输血能力存疑。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病急乱投医”的资本运作,或将地方政府合作伙伴拖入债务风险漩涡。
从“AI独角兽”到靠裁员欠薪续命,达闼机器人的困境折射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泡沫危机。当企业将“活下去”凌驾于员工基本权益之上,当创始人把“先生存后发展”当作拖欠薪酬的挡箭牌,这种践踏劳动尊严的“求生之道”,终究难以画出科技创新的理想蓝图。
原创文章,作者:李小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71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