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针对3月29日小米SU7高速事故中投资者关于电池供应商的询问,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明确回应:”不是我们的电池”。这一表态使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小米SU7交通事故再度成为焦点。截至发稿,遇难者家属表示尚未获得事故具体原因说明。铜陵市交警支队及交通运输局均已介入调查。小米称已成立专项小组,将在警方指导下协助善后。

事故还原:智能驾驶切换关键2秒
根据小米公司4月1日发布的公告,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116km/h。系统检测到施工路障后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从系统发出警示到发生碰撞,间隔约2-4秒。遇难者家属向媒体表示,如此短暂的响应时间对驾驶员构成极大挑战。
目前事故引发多方质疑:
- 车门应急机制:家属称事故后车门锁死阻碍逃生,小米回应称车辆配备机械应急拉手;
- 电池安全性能:尽管宁德时代否认涉事电池为其产品,但事故车辆爆燃原因仍需专业鉴定;
- 责任认定标准:法律界人士指出,L2级辅助驾驶事故需综合评估驾驶员操作、系统设计及道路环境等因素。
该事件引发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深度讨论。专家指出,当前辅助驾驶系统仍存在响应延迟、数据透明度等问题。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表示:”不能因单一事故否定技术价值,但必须正视系统局限性。”。有多位律师分析认为,此类事故责任认定复杂,需依据《产品质量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通过专业机构鉴定明确技术故障与人为因素占比。值得注意的是,现行法规明确L2级系统仍要求驾驶员全程担责。
目前,事故详细调查报告尚未公布,科技讯会持续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科技探索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71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