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海信因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售后服务推诿拖延等问题,在黑猫投诉等平台遭遇消费者声讨。从电视到燃气灶,从物流纠纷到退换货“规则陷阱”,这家标榜“技术立企”的国产家电巨头,正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消费者控诉:海信的“连环坑”有多深?
- “验机1分钟,维权5个月”
有消费者在拼多多购买海信电视,遭遇物流拖延3天,送货员仅通电1分钟便粗暴装箱离开。次日开箱发现屏幕竖纹故障,售后却以“人为损坏”为由拒绝退换,甚至指责用户“故意破坏”。类似案例中,用户购买的海信VIDDA电视安装后48小时内黑屏,售后竟要求自费750元换屏,并承认“屏幕易碎属正常现象”。 - “买完就降价,退货像闯关”
一名消费者购入海信E5N电视后,次日发现平台发放九折券(差价200元),但因年关急用未及时退货。事后要求补差价时,客服以“已拆封验机”为由拒绝,而验机恰是签收必要条件,消费者直指“规则自相矛盾”。更有用户遭遇“7天无理由退货”承诺成空文,商家以“影响二次销售”为由强硬拒退故障机。 - “维修变踢皮球,售后像摆设”
用户购买的海信电视180天内黑屏,承诺“只换不修”的保障服务形同虚设:报修后一周无人响应,维修人员拒绝上门,厂家要求“先出鉴定书”,最终耗时半月仍未解决。燃气灶用户更遭遇“大年初一灶头熄火”的糟心经历,产品半年内两次故障,售后却迟迟不落实赔偿。
家电巨头的“傲慢病”该治了!
海信作为国产家电领军品牌,2024年全球电视出货量稳居前五,但其投诉量的暴增暴露出三大行业症结:
- 品控失控:屏幕故障、主板缺陷等基础质量问题集中爆发,与“ULED技术标杆”的宣传形成讽刺对比13;
- 售后体系崩塌:外包服务商响应迟缓、流程冗长、责任推诿,导致消费者维权成本激增;
- 价格策略失信:频繁降价与退换规则矛盾,既损害品牌溢价能力,又透支用户信任。
对比海尔、美的等竞品,海信在售后响应速度、退换政策透明度等方面明显落后。在智能家居生态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服务体验已成核心战场,而海信显然尚未做好转型准备。
海信,别把消费者的耐心当筹码!
从“国民品牌”到“投诉重灾区”,海信的坠落轨迹令人唏嘘。当消费者为“中国制造”情怀买单时,换来的却是品控翻车、售后扯皮和规则陷阱,这种“收钱时积极,担责时隐身”的双标做派,彻底撕下了大企业的责任担当。
更值得警惕的是,面对集中爆发的质量问题,海信仍未展现出实质性改进决心。若继续放任“重营销轻服务”的发展模式,所谓“技术立企”终将沦为行业笑谈。在这个用脚投票的时代,海信若再不正视消费者呼声,等待它的只能是市场份额的加速流失!
原创文章,作者: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70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