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然之家到居然智家   业绩持续下滑、转型之路未来何去何从?

近年来,家居行业风云变幻,曾经的行业巨头红星美凯龙因债务问题陷入困境,控制权易主,而居然之家则借机上位,试图成为行业新领军者。然而,尽管居然之家在表面上看似抓住了历史机遇,但其内部却暗流涌动,业绩下滑、资金压力、关店潮等问题接踵而至。即便改名为“居然智家”,试图通过智能化和出海战略扭转颓势,但其隐患和弊端依然难以掩盖。

从居然之家到居然智家   业绩持续下滑、转型之路未来何去何从?

业绩下滑净利润暴跌三成    现金流紧张负债攀升

2024年上半年,居然之家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微降0.88%,至63.47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则大幅下滑30.44%,仅为6.03亿元。这一数据不仅暴露了居然之家在市场竞争中的疲软,也揭示了其核心业务的萎缩。

居然之家的收入主要依赖于租赁及加盟管理和商品销售两大业务板块,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九成。然而,上半年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收入下滑9.42%,装修服务和其他业务也分别下滑32.28%和24.78%。尽管商品销售业务同比增长16.92%,但其毛利率仅为9.39%,较去年同期下滑2.3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堪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居然之家的毛利率在短短两年内从46.28%骤降至33.3%,下滑幅度高达13个百分点。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暴露了居然之家在成本控制和业务结构优化上的不足。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居然之家的现金流状况也日益严峻。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的20.72亿元缩减至10.7亿元,降幅近半。投资性现金流净额为-7.22亿元,筹资性现金流净额也为-9.49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31.32亿元减少至25.04亿元,降幅超过两成。

更为棘手的是,居然之家的负债规模不断攀升。截至6月底,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短期借款分别增加至27.8亿元和16.86亿元,而手头资金已无法覆盖到期负债。流动资产为65.59亿元,远低于102.66亿元的流动负债,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剧。

卖场迎来关店潮  出海战略难挽颓势

居然之家采取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运营卖场,但近年来关店潮频发。2023年,居然之家关闭了25家卖场,2024年上半年又有14家加盟卖场关闭,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这些关闭的卖场中不乏大型卖场,如枣庄森博店和太原坤泽店,其经营面积甚至相当于上半年新增的7家加盟卖场面积之和。而居然之家引以为傲的北四环店,也面临违建太多,需要大规模整改的困局。

关店潮的背后,是家居建材行业整体低迷的现实。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家居卖场的客流和销售额,而居然之家在区域市场的布局也未能有效应对这一趋势。尽管公司试图通过新增卖场来弥补关店带来的损失,但效果并不明显。

面对业绩下滑和资金压力,居然之家试图通过智能化和出海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公司更名为“居然智家”,试图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卖场竞争力。然而,智能化改造需要巨额投入,而居然之家目前的资金状况显然难以支撑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

在出海方面,居然之家同样面临重重挑战。文化差异、市场竞争、物流交付和法律合规等问题,都成为其国际化道路上的拦路虎。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居然之家不仅要面对当地品牌的竞争,还要应对物流成本高、交付时间长等实际问题。尽管公司试图通过收购和合作进入新市场,但其出海战略的效果尚待观察。

居然之家的内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公司频繁从董事长汪林朋手中收购资产,如培训中心项目和长春居然世界里项目。然而,这些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公允价值正在逐渐缩减,导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亏损。2024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1221万元扩大至-5948万元,其中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分别亏损4363万元和1593万元。

这些关联交易不仅引发了外界对居然之家内部治理的质疑,也增加了公司的资产减值风险。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价值波动将进一步加剧公司的财务压力。

结语:居然之家的未来何去何从?

从“居然之家”到“居然智家”,名字的改变并未带来实质性的转型。有业内人士分析,业绩下滑、资金压力、关店潮、转型困境和内部隐患,都成为居然之家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尽管公司试图通过智能化和出海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其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机遇。

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居然之家能否逆势突围,仍是一个未知数。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若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隐患和弊端,居然之家的未来将更加黯淡。

原创文章,作者:科技探索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706210.html

科技探索者的头像科技探索者管理团队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