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浪潮来袭,全球企业竞相角逐未来出行](https://www.kejixun.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今日,2024广州国际车展正式举行,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展会之一,车展将展示最新的汽车技术、创新理念和未来出行趋势。其中,智能驾驶成为了本次展会的焦点之一,本文将汇总全球范围内拥有智能驾驶技术的部分企业目前的进展情况。
特斯拉(Tesla)
特斯拉是智能驾驶领域的先锋之一,其Autopilot系统和FSD(Full Self-Driving)系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特斯拉的Autopilot能够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保持对车辆的控制。FSD则进一步扩展了自动驾驶的功能,包括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自动停车等。虽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实现了完全自动化,但其技术不断迭代和优化,使得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小米汽车(Xiaomi)
小米于2021年宣布进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在2024广州国际车展上展示了SU7 Ultra车型。据了解,小米SU7 Ultra的自动驾驶技术达到了L3级别,包括城市道路的自动跟车、车道保持辅助以及智能泊车等功能。小米汽车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已经开启定向内测,并计划在12月底开启先锋版推送。此外,小米汽车“城市领航”功能已经开启全量推送,总行驶里程已超过8000万公里,用户体验被评价为“小路天花板”。
华为(HUAWEI)
华为推出了ADS(乾崑智驾)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目前,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在多款车型上搭载,如新款问界M7 PRO、深蓝L07等,并计划在未来更多车型上陆续搭载。在车展上,鸿蒙智行将推出超高端汽车品牌尊界,有望搭载华为乾崑ADS 3.0高阶版智驾方案。此前,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宣布,L3级自动驾驶技术预计将在明年实现商用化。华为ADS 4.0计划于明年推出,届时将带来高速L3级自动驾驶的商用体验及城区L3级自动驾驶的试点项目。
百度(Baidu)
百度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自动驾驶技术。2017年,百度推出了开源自动驾驶平台Apollo,Apollo平台集成了百度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高精地图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使其在复杂路况下的感知和决策能力不断提升。另外,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常态化运营,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呼叫无人驾驶车辆,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百度正在积极探索V2X(车联网)技术,致力于打造更智能、更安全的交通生态系统。除此之外,百度还推出了文心智能体平台(AgentBuilder),该平台是基于文心大模型的智能体构建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低成本的开发方式,支持广大开发者根据自身行业领域、应用场景,采用多样化的能力、工具,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原生应用。
Waymo(Alphabet子公司)
Waymo 被认为是全球成熟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早期便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展开测试。据介绍,Waymo 已经实现了L4级自动驾驶,且其自动驾驶出租车在美国部分城市(如凤凰)城)已投入运营。技术方面,Waymo为其自动驾驶运营推出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模型,称为EMMA(端到端多模式模型)。该模型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在运营车辆中使用。EMMA模型使用基于Gemini语言模型的真实世界知识,并采用端到端方法,预计最终将使自动驾驶汽车直接从传感器数据和实时驾驶场景中运行。Waymo强调其对大型语言模型(LLM)和视觉语言模型(VLM)的使用,并将其架构称为Waymo基础模型。
蔚来汽车(NIO)
作为新造车势力的典范,蔚来在智能驾驶方面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目前,蔚来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及智能系统方面都有显著进展。蔚来发布了其全新的智能系统“Banyan·榕3.0.0”,该系统集成了超130项智能新体验,包括NOMI、全景数字空间、AI智能底盘、NIO Link全景互联、用车体验升级五大板块。其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实现全场景和全天候的感知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算法,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另外, 蔚来搭载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功能,大大提高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小鹏汽车(XPEV)
小鹏汽车发布了鲲鹏超级电动体系,该系统基于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搭载5C超充AI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静音增程器和AI电池医生等技术。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AI芯片已经跑通最新版本的智驾功能,可适配L4级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图灵AI芯片作为全球首颗可同时在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中应用的芯片,专为AI大模型定制,集成了2个自研的神经网络处理大脑(NPU)、2个独立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拥有强大的计算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已经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分体式飞行汽车——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只需5分钟就能快速上手。空中智驾能够自动规划线路,一键报备即可起飞。
理想汽车(Li Auto)
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获得了多项技术认证和学术成就。例如,双系统、世界模型等技术发表在ECCV和CoRL等顶级学术会议上。在最新的OTA 6.5版本车机系统中,理想汽车新增了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R-MAI后向误加速抑制、R-AEB后向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已经能够应对狭窄小区道路、环岛、掉头或复杂施工场景等复杂路况,升级后的车辆还支持全国高速收费站ETC自主通行,自动将导航终点匹配至AVP代客泊车路线,实现了全程无断点的智能驾驶体验。
福特汽车(Ford)
福特的自动驾驶项目名为“Ford Autonomous Vehicles”。福特与Argo AI合作,在美国和欧洲进行L4级自动驾驶测试。2022年,福特开始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货运服务的试运营,目标是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
苹果(Apple)
苹果一直在底层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且苹果的“Project Titan”自动驾驶项目已经持续多年。苹果的自动驾驶系统依赖其独特的软件和硬件生态,力图通过其强大的AI技术和数据分析来实现车辆的自主导航。苹果尚未明确是否会推出自家品牌的汽车,目前更多集中在软件开发与合作伙伴(如汽车制造商)上。未来是否会进入市场仍不确定。
以上这些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各具特色,当然了,除了本文提到的,还有很多企业在智能驾驶方面有着一定的成果。不可否认的是,智能驾驶的崛起是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和商业化应用的加速推进,智能驾驶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科技新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ejixun.com/article/693349.html